一個人快不快樂,看臉就知道了,但一個小孩快不快樂,還要看她的爸媽的臉才會知道,小孩多少會從
父母哪裡帶來些什麼,也多少會從父母的世界裡哪裡複製點什麼,這就叫「遺傳」,但是對這些「遺傳」
,小孩意識到多少。

下午一個小女孩到我家來作客,幾次見面總覺得她的心情都很不好,我不曉得為什麼,直到看到她的媽
媽,我這才明白,她的不愉快決不是只有今天,絕不會只有這個場合。相反地,這樣的不愉快深入她生
活中的每個角落,不管是有形或無形,也許會成為將來成長過程中一個重大的包袱。

成長的各個階段,自然會面對家中與社會環境的互相影響及衝擊,但是我從不認為會像社會學或心理學
所說的那樣,是如此的等量齊觀,小孩對家中複製的程度遠遠超乎想像,我寧願相信小孩會不斷地把自
己對家庭無意識的複製,移轉到社會想像上,也不認為社會會對一個小孩有多大的影響。

就算一個小孩從小在一個破碎的、不正常的家庭環境底下成長,社會環境絕對替代不了那個對家庭的依
戀或想像,血緣與想像之間的界線並不是那麼清楚的劃開,眼前所見的、耳朵所聽的、手理觸碰的,會
影響想像,但是想像、聽說的道理卻從來無法在實際的環境中有多大的發言權。

「光陰的故事」中那個「一元」、「朱磊」是這種小孩的典型,不管家庭是什麼樣的型態,小孩都會承
接著某種來自上一代的想像與壓力,當然電視劇還一貫發揮了它鼓勵窮困人家子弟與鄙視富裕人家孩子
的心靈空虛,這種對比是種刻板,也是種以偏蓋全,當看到滿街跑的雙B跑車跟保時捷,你能想像他們
心中會有多麼空虛,而在一旁背負著無數債務的打工小孩,永遠感到心情踏實、愉快。

這種對比只能在書本裡、劇本裡,灰姑娘、流星花園裡才能看的到。儘管他們始終想要描述出一個平淡
是福,富裕人家的痛苦與悲傷,但是豪門為賦新詞的愁苦,有多少是真正能夠從言行舉止間看的見。真
正意識到來自上一代的心理,複製著他們的氣息,同時也承襲著延續自上一代的社會壓力與觀感,這在
大人的世界裡,看的見從無到有的合理過程,但是小孩呢?

這個痛苦,也許過去只有從富裕家庭裡才能找到敘述的價值,而社會底層的小孩們卻只能充當,廣泛社
會弱勢的一環,並不像那些公子哥一樣受到專題式的研究與關懷,就連社會關懷也發生了階級化,我並
不想控訴某些不平等、也不想充當那種正義之聲,也許這些特殊的關懷就像面對女性主義一樣,善意的
出發點,被當作是種惡意的歧視。

好像只有從那些看似浮在雲端的好人家裡挖掘的痛苦與關懷才是真正的關心。我曾經看到過這樣的書,
它講述「名門之後」所帶來的痛苦與心理壓力,他們已經是如此的備受人關注與呵護,但是彷彿他們才
是體驗人世間最痛苦的一群。因為大家寧願說服自己,這些人活在一大堆不是自己的、不能輕易變動的
、替代的世界裡,我們常用「自由」這件事來平反內心對其羨慕的澎湃,甚至嫉妒之情。

其實富裕人家子弟的痛苦不過是激化了的家庭與社會的戰爭,一個小孩都必須要面對的挑戰,尤其在家
庭觀念甚重的東方社會更是如此。那對某些人來說是種束縛與壓力,對某些人來說卻又是庇護的樹蔭,
也許是妥協,也許是激進,那都是一種逃避,一種想要擺脫心中那個拿不掉的源頭。不管什麼樣的心態
,對象都是一樣。

小孩看著大人們的生活,就會不斷的學習、反思嗎?用不斷從其他成長過程中的刺激去比較、去反省?
價值觀就是靠這樣的過程成形嗎?總覺得問題被草草的掩蓋在價值觀念底下,價值觀並不能解決所有成
長的痛苦與未來的走向,人沒有那麼神秘、隱晦,也沒那麼中性、被動。我不喜歡那種大鍋吵的開放性
結論:總之,把所有可能的影響要素都丟進去,不就解決了,比例的問題,看個人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ptsanctua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