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奧運落幕了,留給全世界的是一個複雜的感受,一個快速興起的經濟巨人, 透過舉辦這場世界級盛會,使本已經舉世矚目的國家形象更錦上添花.大型、規 劃的建築如鳥巢、水立方,甚至不久前通車的杭州灣大橋,也是如此備受討論, 儘管在奧運開幕典禮上,在某些人的觀感之中認為這不過是人多、錢多的表徵, 但正也是這樣一個景象反映出,這個國家的形象似乎該被重新建立了.

「鳥巢世代」正是一個這樣的觀感之下給予中國這一代的典型代稱,他們代 表的是一個改變後、崛起中世界政經霸權的新中國人,似乎全身閃耀著光芒.他 們被描述成競爭力強,觀念新穎,極具希望的一批年輕人,與過去那個老態龍鍾、 落後的中國做出了鮮明的區分.這個名詞似乎與另一個稱呼「80後」有異曲同 工之妙,他們泛指為上世紀末80年代左右誕生的中國人,如今約莫二十幾歲,是 中國嶄新的一代,他們有著上述鳥巢世代的特色,作為繼承了兩代中國人的積累 ,他們是極為富裕的一群,因此他們不需要去擔憂溫飽的問題,反倒可以更加戮 力於追逐自己的夢想,因為無需擔心經濟支撐的缺乏,他們的眼光很大很遠,在 許多地看似理想過頭的藍圖,卻能夠在這批人身上看到實踐的可能性.

正因為看到這群欣欣向榮的「鳥巢世代」,使的反觀台灣的同時期的那代人 ,被戲謔的冠上的「鳥籠世代」的稱號,暗指著與中國的新一代不同,「鳥籠世 代」的台灣人像是被囚禁籠中之鳥,不敢夢想,沒有個人特色,缺少開放深遠的眼 光,只能唉聲嘆氣的感嘆被政府錯誤政策所影導之下的沒希望的一群人,「鳥籠」 很貼切的描述了在台灣的新一代似乎也代表著台灣的尾聲.如果說同樣經過兩代 之後,位居經濟顛峰的同一世代,海峽的另一邊是一個即將大肆啟動的火車,一個 更加期待的中國奇蹟,另一邊則是一個盛極而衰,「草莓族」的稱號意味著缺少 承受力及好逸惡勞,缺少夢想.

追尋台灣本土化,把「台」當做一個文化條碼,似乎仍舊不受人重視,總被認 為是不入流的一種文化符碼.教育上的本土化政策也幾乎可以宣告失敗了,似乎 被認為可能降低國人的競爭力,當我們認為「本土化」與「政治化」做掛勾,認 為因為政治力的介入,使的教育上頻出問題時,實際上,不妨將眼光拉大到整個所 謂的台灣文化,一個不受重視的台灣文化,又如何使校園裡的教學課程中的臺灣 味能夠與生活結合,活生生地在台灣人身上存活.當我們正如火如荼的去觀看「 獅子王」與「米勒」時,又有誰去記得台灣的那些畫家在哪展出,「海角七號」 正要上映呢?一個世代兩樣情,這本身就蘊藏的弔詭,同樣的世代,同樣繼承來自 上兩代的共同積蓄下,何以被區分成如此?何以在鳥巢的身上看到大氣魄的理想 規劃實踐能力,在鳥籠的身上卻只能看到高學歷的人滿街找不到工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ptsanctua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