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幾天看到雜誌裡提到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希望透過「易子教學」、「團體教學」的方式,讓孩子體會不同的
家庭生活型態,也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格。看了心情感觸頗為良多。

我不覺得這是一種新的教育理念的實踐,相對地,這是種復古的作法,我不曉得這算不算是另一種對現代的否
定,但在這樣的理念底下,我想對孩子來說應該會有比較健全的發展,獲得比較正面的人生態度。如果人脫離
了人的生活圈子太遠、太久,漸漸地也就失去了人跟人之間最自然、合諧的溝通方式,失去了原本緊密的連結
,連帶的也失去了對許多我們必須了解到的人際關係的深刻體會。

看待這兩種新潮的養育下一代的方式,我想必然會給現行的教育體制帶來極大的反省。小孩的教育不應該只是
專業智識及技能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在進入社會階段以前能夠更真切、實在地體驗到什麼是與人相處,如何獨
立於人潮之間,不至於產生太過偏激的反社會心態,不論是積極的想要破壞、或是消極的對一切抱持忍耐的心
情。

反社會心態,其實代表著原本延續既久的社會運行體制的崩解或者轉變,這是正常的過程,每一代的人都會多
少對自己的生活環境產生反省與修正,這並不意味著結果是比較好的,但是社會的轉變必須活絡的在每個人心
中流轉,這是社會能夠繼續存續的一個很重要基礎。社會的動盪儘管也來自這種對現行體制的反抗,但是這樣
的過程通常比較激烈且不會依循較適當的手段去進行。

我並不認為革命這種作法是典型的社會動盪,相對地,這是基於對已僵死的社會機制做大幅度、激烈的改變過
程,這點必須要表明,因為有些我們感到活的自在、舒服的歷程儘管透過長時間的累積,但是也是通過不少對
積弊甚久的過往制度的強烈振衰得來。這點是可以獲得認同的,畢竟在其背後存在著一系列可能在短暫時間內
無法理解的特殊理念。

這點是很模糊的,也很模擬兩可,因為我所謂的反社會情緒下的社會激烈動盪表現在毫無來由的毀滅行動,通
常並非是一種基於特殊理由的行動,當然這樣的理由往往也經不住時間的考驗,甚至脫離了許多人所許可的範
圍,或者天方夜譚的幻想在指引,以至於許多反社會情緒引領下的社會激烈動盪,其實本身總是光怪陸離,也
許是基於一個特殊的理念,但是卻很難深刻的打動人心。

基本上會採行這樣手段的人,本身對於人群就缺乏一種信任與了解,也許我們可能幸運的遇到這樣一個離群索
居,以至於能夠站再旁觀者的角度對活在人群裡的我們只是一條明路,但是這只有機率微藐的當內外都感到共
鳴時,但是其實通常這樣的共鳴早在對那些邊緣人的排斥之際就扼殺了發生的可能。

原因在於,我們都堅信,那種僅僅基於一種特殊的抽象理念,對於現實的複雜人生來說總是有點距離。同時,
我們也都堅信,我們所努力經營的社會生活型態,並不是一個從未貢獻過半點心力的人所能夠輕易批評、改變
的。這種對自我生活內容的自信,是我們生存賴以存續的基礎與支撐,除了實際生存在人群之間,別無他法。
我並非要排斥任何一種抽象玄虛的指導,但是我認為他們會受到排斥與接納的道理均在此,亦如當年基督徒所
立下的原則:凱撒與基督之別。

我並不想花太多時間去探討這兩者的差異與這種區分的意義與緣由,因為那並不能夠真正帶來多少具有實際指
導意義的認識,那只能是一種學術上的遊戲嘗試,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具有那樣的時間可以去深究,甚至更貼切
的說,去從事這項人類的活動。當我們用這樣的角度去理解這種過去被尊貴化的學術活動時,就不難理解在這
個除魅化的社會裡,何以學術界的地位漸漸的邊緣化,而過去認為必須到專業的教育環境裡所能受到的專業教
育,如今更重視能夠待在顯然較為平凡的人家。

我想在大腦進行的思考與實際的作為之間存在的差距永遠無法弭平也很難拉近,甚至窮人畢生之力,也無法用
在多的智慧來聯繫感受與作為之間更密切的關連,我們曾經認為在理念與作為之間總是有神祕的強大關聯,但
是這樣的觀念似乎必須被更細膩的區分著,實際上主導行為的是強烈的情感,也許我們會認為理性的計算才是
人類行動的源頭,但是前提是那將基於某種對情感上的滿足或者由未來的承諾彌補而暫時忍耐,如果卻乏這樣
的心情告慰與感同身受,在多的理念多半只能是參考、宣傳用,要真能發揮教化人心的作用始終有限。

所以要能夠體會到人跟人之間的無限可能性與所有細膩的互動關係,人要能獨立並有效的與旁人共同生存,只
有待在人群裡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要避免跳脫人性、偏激就只有讓人在人的環境裡。但是重點就在這樣的人
的環境也必須是個優良的地方,沒有人會將自己的孩子送到另一個本身就有問題的家庭裡。因此所謂的「易子
教學」、「團體教學」本身還是有一定的但書的。

這個但書就是,這群人多半是能夠認同社會團體生活的,但是又能夠了解到這樣的群聚生活就像是自然生態裡
的那樣合作共榮,縱然偶爾會有爭執、競逐,但是那個過程是樂見其成、樂觀以對。沒錯,這樣的社會是如此
樂觀、天真到近乎神話式的世界,但是我仍然認為,那種對於社會存在負面印象的人本身多半都在與人相處的
過程中有過缺陷,這個缺陷可能來自旁人,也可能來自自己。

我想「易子教學」、「團體教學」這樣的新教學理念,是想從心換回人與人相處過程中自然興起的教育成效,
透過實際與人的互動過程了解到人跟人之間種種的關係、聯繫,而不是只是透過大腦的訊息記憶去執行,那將
欠缺彈性、且受到許多原則的綁縛,所謂僵死的原則正是已經脫離了人群、抽象化的行為,當我們了解到語言
的片面化時,就應該了解到其對於各種行為的表述都將帶有偏頗,而帶著這些偏頗的印象生活,自然讓原本該
是圓融、自在的生命變的扞格不入。

我想要讓孩子能夠早點進入與人生活的成熟行為,並須讓他理解到自己所作所為、所思索的任何一項念頭、意
義都該是與人相關並且具有實際的自我感受意涵,要能夠體貼別人、尊重別人,讓生命中的每一件事情都能有
清楚的人際關係圖像,而不是自己過著自己的生活,那不是獨立、而是一種強迫旁人妥協的任性生活,那將是
所有災難的開端。有些人很怕「自我」存在每一件事情的感受上,擔心「自私」。但是屏除掉自我,我想最終
也只是患得患失、最後認為四周圍的人都對自己苛刻,以至於產生極度負面的情緒。

我想該是如此,不論是自我還是旁人、甚至環境之間,這都是我們該等同感受的,細細體會這之間存在的微妙
關係,以及在這之間所發生的種種情緒、感覺,而不是老想在裡頭挖掘出許多可資指導永久的道理出來,這將
使我們忘記實際生活的每一個環節,而逐漸活在每一個道理的世界裡,這只是在原本複雜的世界間增添無數煩
惱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sptsanctua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