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去逛了一下誠品書店,看到了娜塔莉˙高柏(Natalie Goldberg )兩本有關寫作的書,說
實在的,本來以為是本簡單談論有關寫作方法的教科書,也許適合一些教學作文的老師,或者
對寫作抱有濃厚興趣,可有苦無學習之門的一些參考。
畢竟我只要一看到參考用書,我都會想它的使用壽命大概不會太長,是適合在書店就把它看完
了。
但是它被擺在大眾心理學纇門裡,或許就是因為這點,讓我著實感到好奇,大概又是一種像是
藝術治療法之類的心理學科普書籍。因為它的周遭正式擺放著許多有關心理諮商及治療的各式
話題,像是「敘事治療」。
但我很怕我看到的又是一些基於某些心理學理論的套用,來討論某些寫作經驗與行為,把它搞
得像是個臨床實驗的醫學報告一樣,我可不希望這件每分每秒都在進行的工作被解析的像是反
射性的生物本能動作,想到這就令人倒足胃口。
但是另外一個更令人倒足胃口的或許是一些名家大師所謂的寫作經驗談,其實說穿了根本不是
經驗分享,而是把自己拱的老高,評論一切寫作的原理與模式,甚至是寫作時應該要保持的心
態,以及在文字安排上得制式條件。當然更多的是,他們把自己蒙受恩賜的寫作天份化、神秘
化,看完之後不是有:不就是這樣。或者:我還是當個正常人吧!的心態。
會注意到這個問題,是因為當自己開始學著紀錄一些東西之後,發現其實自己對文字並不熟、
或者像人家所說得:對文字不敏感。但是我相信我所要表達的不是那種在字句斟酌上勾心鬥角
文學論戰,而是在書寫過程中那種奇妙體會。
絕對不是雕琢文字,追求完美,或者附庸風雅的我手寫我口、譜寫心事、宣洩心情。
在我的生命裡,必須紀錄下理查˙羅蒂(Richard Rorty)這個人名,他寫了一本很沒有主題,
通書長篇大論,絲毫沒有主軸,但卻肯定的也不會像是難以解讀的小說故事,雖然作者肯定小
說得前衛價值,這也是我始終認為那些後設的專業性研究書籍的價值逐漸低落的原因之一。
歸納人人都會,演繹亦可天馬行空,但是紀錄這件事卻越來越少人去進行,這也使得我對於某
些資深記者的出版書籍情有獨衷之處。當然這些書籍也像是學者的研究成果,但是在記者少了
中立性的研究包袱,同時更具有文字的煽動力,更具有話題感染力與目光吸引力。我想我談的
這些作品應該歸類於紀實文學、報導性文字。
跳脫更多理論性套用的功夫可以減輕不少的閱讀負擔,事實上,理論應用的問題本來就一直存
在著,人們其實早就談論過其缺陷,但是以簡馭繁的快感還是凌駕人性之上。
所以我看了娜塔莉˙高柏那兩本書,感覺意猶未盡,但是過去的習性又會在裡頭不斷衝突,因
為裡面有很多片段性紀實,是不加任何解釋,這令我感到害怕。但裡頭更多提告許多我們在面
寫作過程中的有趣經驗,她不把這些經驗放在許多心理學理論上作更深度的解釋,但是她用自
己多年的教學經驗與寫作經驗告訴我們:那些經驗源自人本身的習慣,很有趣、也很直接。
博客來的編輯如此描述這樣的書:「談論愛書、讀書的書似乎有不少,但仔細一想,談「寫作
」的書似乎不多。......總之就是一直寫,就會寫出出乎你意料之外的東西。......開始寫了,然後
你也感受到了其中的快樂,只是你需要一些方法,一些幫助,一些技巧,來幫助你持續下去。」
寫作絕對不會只是毫無個性的反應內心的想法,或者只是個人受到外界刺激下的簡單產物,人
用文字寫作的經驗本身就是一個特別的活動,只有他個人深入去寫,不是為了某些特殊的話題
,或者特殊的形式,慢慢地就會像編輯所說得:「持續下去。」--停下筆,絕對不是只有代表江
郎才盡而已。
那就像是你對自己已經失去了掌控的能力,你對許多事情都喪失了感覺,也喪失了紀錄、表達
能力,就像是失去了說話的能力。
就像書中的作者簡介一樣,她將寫作與本身的禪修結合,讓自己的寫作變得更具有獨特、獨立
的價值,絕對不是僅為了紀錄、反應某件事情的被動性質,而是能夠具有生命的一件事:「她
認為,寫作跟修行一樣,都要學習相信自己的心,珍惜並洞察生命經驗的種種精髓,以專注、
自我紀律、活潑創意和開放的態度,讓心中的迴旋之歌,從筆端流唱而出。」
你可能會發現這樣的情況:你在多年後看到自己過去所紀錄的某些文字,或者當你在情緒激動
的過程中寫下的文字,之後卻又感到陌生。也許這代表的是心境的轉變,但是我總認為那代表
你的身心在某個時間點,用某種姿態像你傳遞了某種訊息,而這樣的訊息不是你在往後的日子
可以重新再體會的,只有透過這些文字,傳達點點滴滴的當時「遺跡」。
寫作也像是其他活動一樣,具有獨立性與單次性,錯過了,就再也重複不來。這是我看完那本
書後一個很大的感觸。裡頭提到了一個許多人有的經驗,腦海裡閃過一個念頭,但是卻礙於許
多因素而阻隔了,等到下一個時間點想要在寫的時候,就像換了個人一樣,什麼都不同了。
最後在引用一段:「學習寫作不像順著一直線走下去,並沒有從A至B至C、可以讓人變成好作
家的邏輯演進過程,並沒有一個簡單明瞭的真理足以解答所有疑惑。練習寫作意味著你最終得
全面探討自己的生命。」我想這是為甚麼我漸漸喜歡那種紀實或報導性文字的原因,就像曾有
人問我喜歡什麼樣的書籍時,我只翻出了兩本:菸草的命運、城記,而它們的共通點就是都是
記者所寫的。
寫作是個愉快的經驗,當然一加上個”作”字就讓一切變得有點學術僵化或者矯揉造作,於是
我們選擇讓更多的藝術形式來充當治療心靈的靈丹妙藥,文字充斥著我們的生活周遭,逐漸變
的平淡而又沈重,因為我們有太多事情必須仰賴文字,以至於就像是個被無數顏色破壞了的器
皿一樣,缺少了可資信賴、倚靠的吸引力。
畢竟當我們看著文字時,早就已經定型化、規格化我們面對它的感受。以至於當我們只是想要
譜寫一段基於心情激發的文字時,還必須去思考這一切是否合乎邏輯。當我們自許文字是人類
最驕傲的發明與工具時,也許在這個時代裡,我們早已經反被文字給駕馭、控制了。
「寫得好壞不重要,寫出來的成果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沒有坐下來開始做,有沒有允許自己寫
到心底去。「寫」這一個動作,成為我們唯一的目標。寫出來的文字只是「寫」這個過程的紀
錄而已。」這句話來自作者,也是我認為很重要的一個結論。
娜塔莉˙高柏(Natalie Goldberg )及其兩本著作在博客來上的介紹:
1.心靈寫作:創造你的異想世界 ( Writing down the bones:freeing the writer within)
2.狂野寫作 ( Wild Mind—Living The Writer’s Life)
- Jul 09 Thu 2009 07:54
「讓寫作的筆帶自己進入「寫」的未知」--娜塔莉˙高柏(Natalie Goldberg )談寫作的兩本書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