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果不清楚什麼是「武士精神」,那麼就去看看日本人。

儘管武士的時代已經消失了,但自那時起逐漸成形的行事風格與
人格特色,深刻地影響往後每一個日本人。儘管那只是一般的道
德觀念,但在日本人身上,卻呈現另一番特色。

那不單是一個人沈思的結果,而是在整個戰亂歲月中沈澱下來的
經驗累積,藉著這些經驗,在動盪之後,存活下來的是一群武士
。走過戰爭,他們創造了一套屬於自己的行事方式與原則,那是
一切的最終準則與價值依據。

時代的進步,原始的概念將透過更高層次的思想,立下權威。

佛教,冷靜與信任,默默接受一切結果;神道,愛國與忠誠;儒
家思想,重視生活實踐的智慧,以及陽明學強大的信心和恬靜的
心靈。以往不同的經歷下,由於個人對箴言的不同體悟,創造出
多面貌的信念,在挹注明確思想之後,片面的信念背後共同的價
值觀逐漸明朗。

 


「正義」是武士所有行為最初始的出發點,依循它,行為方有意
義。什麼應該去作?對武士來說,「正義」無形中是種責任。面
對必經的艱難痛苦,只有接受與承擔,而沒有逃避與怨懟,用平
靜的眼光直視別人所不敢正視,這是武士的「勇氣」。

握有權力,但不輕易使用,任何公正的處置之外,令人願意依靠
服從,這是武士「仁」的吸引力。

「禮節」就表面而言,結合經濟和優雅,那是最適切且完美的行
事方式,就意義而言,那是道德的訓練,是對人由內心自然發出
的關懷與同情。

言論比起自身還要重要,語意模糊代表羸弱的心志和不定的信念
,「真誠」不為其他目的而刻意表現,而是對自己肯定而自然顯
於外在的表徵。

「榮耀」是對自身價值的自覺和由此而生的護衛之心,這份價值
感來自認知到與最高權威(天)的聯繫,而體現價值在於把握任
何機會履行所認知到的本分。

心悅誠服的「忠誠」,是一種道德的自覺及榮耀的表現,基於兩
者,效忠不像奴隸,是一種去之而後快的身份,它將長久持續下
去。

對於「武士的教育」來說,建立其本身的榮耀與價值是最重要的
,技藝智慧不過是為了彰顯榮耀而學習,那是一種生活的工具與
手段。為鍛鍊意志而忍耐,認為表現情感是人軟弱的象徵,出於
自覺地壓抑或掃除所有情感流露的機會,這是「自制」。

「切腹」已不僅是自裁,而是一種在受辱時,保衛榮耀的儀式,
透過它,將得到最基本的尊重。對於實際法律所無法顧及之處,
人內心存在的道德標準,透過「以牙還牙」的原始方式落實,這
是「復仇」,但這僅止於對長者及恩人。

「刀」代表武士的力量與權力,其象徵的意義遠大於實際的用途
,因為嚮往和平的武士,「刀」是不輕易出鞘。

女性的價值與男子表現在不同的領域,對於男子而言,女子與其
同為一體,更是男子成功的內助力。

「武士道」自產生以來,深深地影響了所有的日本人,之後的日
本國自然而然地受到它的影響,逐漸形成自己的特色。隨著時代
的變遷,「武士道」這過去的產物也跟著轉變,似乎是消失了,
但是卻因為塑造了往後每一個日本人,使得它的力量與精神仍存
續著。

 

 





儘管日本人的個性有很大部分形塑自「武士道」,但是「武士道
」並不能構成一個人完整的人格。

「武士道」有過於偏向現實面的特性,儘管產生於戰爭動亂的時
代,但是鬥爭的背後應存有對人的「愛」,「武士道」因為只訴
求於現實的層面,而無法適應於現今的時代。

 

武士道所塑造的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動亂的時代,沒什麼比生存
更重要。因此,我們可以瞭解到,隨著戰爭出現的「武士道」第
一個特性是「實際」。因為虛幻不實所帶來的是不穩定,不容易
掌握,而生存最重要的一個條件就是能夠瞭解到生活周遭的一切
,進而去掌握操縱。所以,看到「武士道」形成的條目中,不乏
有來自親身血淋淋的經驗,因為那都是真正接觸過後,最真實深
刻的瞭解。

從這個角度出發,武士道所含括的條目呈現的是怎麼樣的一番面
貌:正義,是因為沒有個共認的權威,因此所有是非對錯的判定
只能靠自己,而任何決定皆以是否對自己有利為依據。

「仁德」是因為施以恩惠,讓對方感激,進而降低對方對自己不
利的可能性。「禮節」是藉由既定的模式,避免因透過其他作法
暴露出自己的底蘊。「忠誠」、「真誠」、「自制」則為騙取信
賴,或透過依附強大勢力,或透過與他人推心置腹,或強化自己
的生存能力,或增加自己生存的機會。

因此,能看到「現實」就某種程度來說,人的情感也被當是某種
事物被處理,或者說並不把人的情感列入考量。這種觀念就生存
來說是必須的,時代中沒有一個公認的、具體的,高高在上的道
德標準,每個人所能依賴的只有自己,以及自己的生活「手段」


當訴求完全自現實考量,皆以生存為最終目的,一些所謂道德的

 

標準,價值的塑立皆沒有一定的標準時,我們看到的似乎是一個

 

野蠻人。但是,很清楚可以發現上面那些描述,似乎很多與一開

 

始所說的「武士道」不同。例如:作者強調「忠誠」絕對不是做

 

為一個奴隸,但是,若要獲得某位主人的信任寵愛,逢迎諂媚往

 

往比起直言諫諍來的容易。

 

 


用動亂而來的「武士」生存法則來形塑日本人確實是片面,薄弱

 

的,但是一旦當動亂結束後,這群武士階層設立的「武士道」,
確實有其成為完善人格目標的價值。其中的關鍵就在這群動亂之
後存活下來的武士,他們賴以自傲的「榮譽感」,甚至將榮譽的
追求擺在生命之前,這與現實取向的行事原則是相悖的。

 

 


藉由「榮譽」將瞭解「武士道」條目的來由,因此,不妨將之視

 

作「武士道」的核心,整個「武士道」所塑造的人格是以榮譽建

 

立起來。 

 

 


聯繫佛教、儒教以及神道教與「武士道」的關係時,作者認為原

 

本零散的片段條目,因為攀上更高的思想體系,更加顯得明確而

 

具權威。這種關係強調「武士道」是擷取佛儒及神道的相呼應處

 

,而不是受到三者的影響,再與三者聯繫上關係之前,「武士道
」已佔有獨立的影響地位。但是其影響的方式與路徑則不同於其
他三者。

 

 


可以確見的,佛教、儒教以及神道,其影響日本人的最大部分還

 

在於思想層面,是思考模式,或是思考的內容,而對於一般生活

 

上來說,佛教、神道教影響所及也僅及於僧眾或奉教者,基本上

 

,世俗與否的分野是明顯的;信奉儒教者流自然就是些讀書人,

 

儘管其道德教條,透過知識份子或能傳達到民間,但是影響的程

 

度也絕對不深。

 

 


因此就三者來說,皆因擁有該思想的是一群特定的人,儘管會因

 

為這群人而使該思想的影響在民間發酵,但是影響所及仍舊不廣

 

,更不用說是深入人民生活之中。反觀「武士道」,從最初產生的

 

方式可知,是前輩祖先留下的箴言及經驗,這些自身的例子,來

 

自切身經驗的教訓,及之後豁然開朗的領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sptsanctua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