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aiah Berlin區分了自由概念的兩種面向,有所謂積極面與消極面的不同;karl Popper也描述了存在著「開放社會」的種種敵人。這樣的區分在康斯坦對古代與現代自由主義概念中也有類似的區分,將古希臘的典型作為前者的代表與現代社會作對比。這樣的區分以及其討論直指著對自由觀念的根本樣態。
「自由」是不受拘束,抑或是得以實現自我,這就是積極與消極間的差異,這可以說是著眼不同,一個強調他者的部份,避免他者過度對自己的影響,另一個則強調自己的部份,要求自己得以在不受限制的情況下充分實現自我的行動。但我們看到這樣的區分本身就是互相纏繞的,事實上,當你在強調自己所作所為不要過多受到他者影響時,關注點仍舊在個人所作所為之上,仍是種對自己的關注;另外,在強調充分實現自我時,仍舊是看到自己所作所為能夠不受他者的限制。換句話說,這樣的區分其本身的意義並不大。但是其對了解自由概念的思想意含及前提卻有提示性的作用。
最為清楚不過的部份莫過於其對自我與他者之間的強烈區分,甚至避免他者對自己的干擾,這很明顯的表現了自由概念所蘊含的個人主義特色。強調個體的單原子傾向,似乎與他者之間所存在的關係是可以完全區隔開,甚至認為這些將會個體產生過多的束縛。這點很清楚的體現在消極的自由觀中。這點受到了很大的批判,對於原子式的設想,不同的觀點認為個人之間不可能像自由觀念的論點一樣的將人想像的如此簡單。但從另一方面的角度觀察,積極的自由觀則展現了對個體具有演化生發、成長的態度與信念。換言之,所謂的單原子式的個體想像並非是一種已經完成的個體,其本身具有彈性、具變化性。但這樣的論調也受到了批判,一般來說這樣的變化往往導向正面的角度,但是這裡卻被認為參雜了對部份價值觀的預先設定,因此來自外界的影響無形中已經被貼上了所謂「束縛」的標籤。
為甚麼會產生這樣的觀感,從康斯坦的論點來看,這樣的自由觀念似乎很早就存在人類的歷史上,只是以不同的面貌產生。但是這樣的論點卻啟人疑竇,如果自由的觀念只是以不同的樣態產生,那麼為甚麼會發生這樣的轉變,這樣轉變的意義為何?但是我們可以在這個地方更深切的質疑一個康斯坦的論點是否正確,自由主義的觀點真的是那麼早就存在於人類的世界嗎?這樣的轉變難道不能讓我們去思考哪一個才是真正的自由主義觀點?一開始我曾經這兩者區分視作一種意義不大的作法,但是作為一個現象來觀察,這樣的區分有其內部理論邏輯發生的道理。這兩者之間或許存在著某些相關性或相似性才足以令康斯坦將這兩者並為一談,也或許這兩者之間存在著某些相斥性才使的部份學者做出這樣的區分。該如何去思考這樣的問題。
- May 28 Wed 2008 14:31
自由觀念的積極面與消極面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