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100天政策篇》泡沫上的633 幸好跳票…
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97)
- Sep 06 Sat 2008 15:46
林濁水:泡沫上的633 幸好跳票…
- Sep 06 Sat 2008 15:30
尤克強:補一堂課:摩西領導學
馬100天領導篇》補一堂課:摩西領導學
- Sep 06 Sat 2008 00:07
新的對立形勢
誠實是最好的救命仙丹嗎?或許是,但是執政團隊上卻上演了負面的演繹,
如果前總統因為說謊狡詐而受到唾棄,現任總統似乎也因為誠實而背上無能的
- Sep 04 Thu 2008 16:12
633 v.s. 830
830大遊行落幕後,並沒有見到可能帶來的股市漲幅,作為一個指標性的執政天數, 這一天人民選擇向政府表達內心長久壓抑的不滿與痛苦,接續下來的幾天報導看到 的是執政黨被冠上「傲慢」的帽子,僅在數字上有爭執,卻不能在安撫與回應上有所 表現,這似乎已不是「傲慢」,而是近乎「冷漠」.
- Sep 04 Thu 2008 09:25
「鳥巢世代」與「鳥籠世代」
奧運落幕了,留給全世界的是一個複雜的感受,一個快速興起的經濟巨人, 透過舉辦這場世界級盛會,使本已經舉世矚目的國家形象更錦上添花.大型、規 劃的建築如鳥巢、水立方,甚至不久前通車的杭州灣大橋,也是如此備受討論, 儘管在奧運開幕典禮上,在某些人的觀感之中認為這不過是人多、錢多的表徵, 但正也是這樣一個景象反映出,這個國家的形象似乎該被重新建立了.
- Sep 03 Wed 2008 11:06
教育是良心事業?
開學的第一天已經把人折磨到不成人樣,拖著疲憊的步伐,嘴裡一直念著「快要死 了!」、「怎麼會這麼累呢?」但腦子裡卻還一直想著明天還有哪些事情還沒做,那 些東西還沒有買,新的班級雖然相處還算愉快,但對於一個新進的老師來說,未來還會 發生什麼事情,在此時竟然在腦袋裡缺席.
- Jun 02 Mon 2008 13:03
「說好不准哭」卻會一直哭
看了一齣八大播的「說好不准哭」的短片,故事從兩個布農族的小朋友說起,父親為了家計而到都市去工作,因為家庭的緊急事件讓這兩個小朋友離開了家到都市去尋找父親的身影,在尋找父親的過程中,遇到一名剛放學的小女孩。也許正是因為這三個小朋友的年紀都很小,小孩直率的感情也不斷的激動著情緒,看完之後除了不捨之外,心情也隨之陷入了低潮。
- May 30 Fri 2008 16:55
「紐倫堡大審」的戰爭陰影
1945年11月20日的紐倫堡,對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德國納粹將領進行了一場審判。這場審判似乎被冠上這樣的解讀:如同「東京審判」一般,對戰爭結束具有重要的象徵性意義,德國與日本的將領被視作挑起戰爭的戰犯,像是必須負起戰爭中死難者的罪疚,必須負起開啟戰爭的責任。在國際社會逐步成型的現代,這種破壞和平的戰爭犯確實具有罪行,但是回到當時,Hermann Goering的「勝利者的正義」這句話聽來卻鏗鏘有力。
- May 28 Wed 2008 17:44
社會契約的人為創造性
為甚麼是「契約」?為甚麼要選擇這樣的形式來說明國家、社會的起源?它是一個原創性的觀念嗎?還是一個從遠古繼承的延續概念?這種概念的出現只是應用於當時的時代背景?概念的使用方便其論述?這些問題不只圍繞著「契約」觀念發生的背景,也試圖了解這種思考的形式,及其發生的原因。重新檢視那三位社會契約論者的論點,其中存在的共通點在於將一切起點擺在人的「同意」,不管是王權伸張的「利維坦」、制度規範的政治社會、還是整體融合的國家,我們都可以發現到這些不同政治形式的存在的利基點都在於人的「同意」。
- May 28 Wed 2008 14:33
社會契約論的話語
社會契約論作為一個應用的平台,給予了許多政治訴求一個有利的理論基礎,何以至此?它的基本論斷是人類世界存在以前是一種自然的狀態,但是這樣的自然狀態之後為人類建造的世界所替代。在這樣的論述中,有幾個關鍵性的問題必須獲得一致性的解決:「自然狀態」、「人類世界」分別是什麼?劃分的依據在什麼地方。轉變的方式是什麼?為甚麼會選擇這樣的方式轉變。這些問題已經部份點出了契約論在過去所呈現的多元樣貌,也間接證明了契約論本身並不算是一種固定的理論內涵,僅具有形式。因為在不同的社會契約論底下,看到對這些問題有不同的回答。
- May 28 Wed 2008 14:32
「社會契約」的應用性質
現代民主國家,甚至說是的民主觀念的原型,可以縷析至對契約行為的無限複製。契約觀念主導著我們對國家的想像,也因為這樣的觀念的產生,分野了過去與現代的不同,君主制與民主制的差異,或者通過契約觀念的廣泛應用,讓各種不同的統治形式都有了新的理論基礎。
- May 28 Wed 2008 14:31
自由觀念的積極面與消極面
Isaiah Berlin區分了自由概念的兩種面向,有所謂積極面與消極面的不同;karl Popper也描述了存在著「開放社會」的種種敵人。這樣的區分在康斯坦對古代與現代自由主義概念中也有類似的區分,將古希臘的典型作為前者的代表與現代社會作對比。這樣的區分以及其討論直指著對自由觀念的根本樣態。
- May 28 Wed 2008 14:30
權力與財富
昨日與友人談論到有關基金投資,約略提及有關財富以及權力的問題,我們認為如果沒有透過權力的掌握,財富無法快速的成長累積。言論至此似乎有意將財富的意義導向以權力為奠基,換句話說,財富本身並沒有積極的意義,只有在權力的掌握上具有積極的意義。這樣的論斷實際上涉及到政治經濟學的問題意識:探索政治與經濟之間的關係、彼此之間如何互相影響。當我們的討論到此產生了分歧:財富創造了權力?還是權力帶來了財富?
- May 28 Wed 2008 14:29
反理性的線索
近日與友人提及「理性」與「反理性」的問題,友人說如果無法跳脫「理性」與「反理性」的二元觀點,無法得到思想上的突破。這樣的問題設定極具有特殊的啟示意含:首先要問的是是否真的具有所謂「理性」與「反理性」的二元分割?另外要問的是這樣一種「跳脫」,是建築在含攝二者、揚棄二者、選擇性揚棄,或者是辯證式動態融合。但一連串的問題本身其實只是要回答這樣的問題:所謂的「理性」與「反理性」之間的關係,甚至是這樣的區分本身的有效性。
- May 07 Wed 2008 14:35
來自思維之外的聲音
上個世紀在社會科學界投下巨大波瀾的一場革命,莫過於來自對語言學轉向的發現,也許對某些人來說那只不過是一種新的前提的創造,但不可否認的還是他對於所有一切以文字、語言來傳達意義的學術探討都有了一個新的思考取角。
- May 01 Thu 2008 12:37
關於「限制教授上政論節目」一事
這難道又是一個言論限制
- Apr 29 Tue 2008 22:39
歷史研究的虛無
「歷史」是什麼?「歷史研究」是什麼?作為一個時間與空間、人為與天然間的雜揉概念,什麼是「歷史」牽涉到人對自己的認知、對自己以外的認知。作為一種包含人類所有活動的遠大感受,「歷史」的思維模式本身就是一種獨到的理解途徑。
- Apr 27 Sun 2008 23:08
Socialism and Marxism
Socialism and Marxism(before 1848, Marxism, after Marxism)
- Apr 27 Sun 2008 23:02
The Romanticism
The Romanticism : 1780-1830在歐洲同步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