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0~1830在西方歷史上是浪漫主義時代,強調天才、英雄、個人、獨特、感情,亦即認為在人與自然間存在著一種靈祕的感通性。前期是以啟蒙運動思維的反動-狂飆運動,強調情感的表達,認為人不只有理性,浪漫主義本身不反對理性,只是反對用理性為一切的標竿,相信理性與進步,但具有一定的限度,強調直覺的感悟性,人不只是理性,尚有感覺、情緒和許多天賦的本能,故接觸事物須循一個整體的觀點來探尋;不滿意於對一切事物都以理性分析的方式來看事物,這令浪漫主義人士來說是不具體、抽象、枯寂貧乏的,他們替代以一種更圓融、充實、生命的方式來體悟對象、真理,以外在的事物來充實內在;受到萊布尼茲單子論的影響,人只是一個小宇宙,反映外在大宇宙的具體而微的表現。這是從一種對待事物方式的不滿,到逐漸形成一種特殊的對事物的觀點:存有論,宇宙是一個生機的整體,不是一部機器的組合,充滿生命力的大的有機體,面對客觀的世界不是理解分析,而是感通契合。
【赫德】
文學家、牧師,狂飆運動健將,與歌德是文學上的友伴,不若康德,是一個系統性建構的哲學家,赫德有的祇是浪漫主義的思維,但哲學思維充滿矛盾、少系統性;但其影響不亞於康德,如果康德帶來的是新的理性觀點,那麼他帶來的就是浪漫主義的思維。
《還有另一種歷史哲學》(Yet Another Philosophy of History)
反一致人性論等反啟蒙思維,以個人性、個人特殊化的觀點,亦即個體性來思考事物。在另一種歷史哲學中,反對啟蒙時代自然主義的觀點,不滿以人性一致論的觀點,以當代的觀點來探究過去,寫作歷史,赫德將啟蒙與反啟蒙尖銳地對立起來,而是替代以一種個體化的觀點來探究歷史或過去,是分疏而不是一致的強調點。「每一個人靈魂都是獨一無二的」「在歷史上,我們應探求歷史形式當中的獨特性,不應該把所有的歷史以一個觀點來衡量」「沒有任何兩個時代是相同的,甚至是兩個片刻是相同的」「每一個民族會因時代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認為啟蒙時代想要追求歷史的通性是不能理解歷史「所有想要追求時、空之本質的想法是荒謬的」他認為啟蒙時代的人認為「歷史的現象是共同不變人性特質的表現,歷史現象是普遍人性特質的表現」是錯的,強調人性的可塑性,非固定的,強調歷史環境的塑造性,人性是會學習,點滴積累而往前,永遠進步而奮進不已(diversity + flux=reality,事實本質的真相是變動不居的,多樣而流動的,而非傳統所謂的固定的存有,而是會「隨時地而變換,如同粘土一般」。)。「不能以人性的共同來加以理解,…,連中世紀也是獨一無二的,絕對不能用一個共同的標準來衡量時代…,最重要的是事物的了解須以其現象的特殊形式(term)加以理解。」歷史主義的特徵,歷史主義是一個看待事物的方式。「要了解歷史,須將之還原到其產生的時空背景之中。」赫德的觀點,此語具體而微的體現歷史主義的意義,但卻非完整,這裡指體現出相對而非絕對的思考特徵。
An individual approach to the past.
Humanity=reason+will+feeling…,人性是一切人內在活動能力的總和,並非固定不變,隨時代而演進發展。
「歷史事件是人類靈魂或人性的理念內在生活的外在表顯,故歷史學家將能參透、了解歷史事件的內在本質。」
「做為精神的歷史,不能以自然科學的方法加以了解。」不得只以理性,補充康德對事物的觀點,「光靠理性不足以理解歷史,須以全新權力的方式去了解。」
"Einfulung Empathy",「移情」,體會歷史中人、物的感覺。感受古人所感受,是不得僅以理性的頭腦來分析的深刻研究。
"Development"不等於"progress",生機蓬勃的生長,非機械式的進步成長;是整體而連貫性的過程,「像是一顆巨樹。」故時代與時代之間有連貫性,前後相續的活的整體。
同情中世紀,認為是歐洲歷史進程不可或缺的一環,這是發展觀點的結果。對理性時期,具進步觀點的人而言,過去的時代皆是為當代而存在,只是手段,但不具目的及自我價值。但對浪漫主義而言,每個時代皆是獨特的、不可或缺的,同時是自己的目的與手段。每一個時代都是前一個時代的產物,中間是血肉關聯在一起;這也是一個進步的過程,歷史的發展是一個向上的過程,這是神意所設定的,在整個過程中似存有一個巨大的計畫。(另一個歷史哲學)
Gothe:「新的歷史的思維與感觸。」、「使過去眼光下的廚餘充滿生機。」
赫德的思想在日爾曼地區流傳甚廣......直至黑格爾及其大成,哲學化其理論:發展而演變的哲學。
F. Schlegal:「世界不是一個系統,而是歷史。」
Novalis:「人活在過去、現在、未來之中(三者為大的整體),有的只是每個當下的片刻。」
Schelling:「在所有神聖事物中沒有一件比歷史更加神聖,它是世界精神偉大的鏡子,神聖理智永恆創作的詩章。」
萊布尼茲提出單子論,每一個靈魂都是一個單子,這個單子是所有宇宙的一個小影。赫德受到這種思想的影響,而這就是歷史主義的精神:尊重每一個時代、人物、國家、文明的獨特性,強調個體性的認識方式,相反於啟蒙運動時的普遍是認識方式。歷史主義一面強調看一切事物要還它公道,讓其獨一無二性能真正呈現出來,一定是在一個發展的觀念,背後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的觀念。
《人類歷史哲學的反思》
(Reflection on the Philosophy of the History of Mankind),4vol.
先談地球的物理性質,再談地球與其他星球的關係,談到各種的植物遍布大地,低等的動物生命,最後才是人,做為小宇宙,它是所有屬地創造最高的榮耀,世界創造的精華。
人跟自然之間的關係?人跟自然不同,研究人的歷史要用靈魂。宇宙有一種生命的衝力,從完全物質一直向上衝,最後人產生出來,人之後帶來了新的歷史階段。人與自然之間具有這種衝力的聯結關係,赫德將之定義為人性,宇宙中有萬事萬物的衝力,它們的終極完成是人性,人類歷史的目的是完全展現人性,所有其他的一切都是為了人的發展,人是這個精神、生命力最高的產物。
「人的歷史必須是一個整體,整體是透過社會性的連鎖,以及可塑性的傳統把它結合在一起,使整個人類從第一個到最後一個都彼此結合在一起。人與人之間必須是相互關聯的,否則的話只有個別民族的歷史,而沒有人類的歷史。沒有一個人可以靠它自己變成人,人必須是在社會的整體,人的自然狀態就是社會。透過社會的自然形式,每一個人可以達到他的人性。」
「在人類的歷史當中,有一個法則可以窺知,就是人類的歷史是人類的天賦能力與人的行動和口味,塑造時間、空間那種修正之後的產物。」人內在的能力與外在的環境互動下的產物即是人類的歷史。故我們要研究人類的歷史,必須要透過一種衍生性的方式來研究,這些為法則所管理。這個人類行為的法則是「地球上的每一個地方,都是根據歷史的情境與地點的需要,時機、環境與人民性格所造成。任何重大的歷史事件的發生,皆在於那個時代的環境、土壤的情形、氣候的狀況與民族的性格。」這是近代國家主義理論的濫觴,民族的觀念,在赫德之後,因強調獨一無二性而更加受到日耳曼人的重視。民族性格與時空的互動,那就是歷史的演進,故要研究歷史,就要研究這三者。在其著作中以希臘歷史作為典範,在其中看到生發性的生機體,有其出生、開花結果與凋零,是一個完整的生命週期的體驗,以此例子說明每一個人類歷史上各民族的發展皆是如此,民族性格與外在環境時空之間的關係。赫德這種將歷史比附於生物學的類比十分認真,這是文化是有生命的概念。「文化,是不可比較的,每一個皆是獨一無二的。」「各個民族在不同的時代與背景與傳統當中,有一個不斷的連鎖,因此而形成人類全體。」「所有東方及西方、北方的文明皆是從羅馬、希臘與阿拉伯地區發展出來。」每一個民族都會呈現不同的人性的面向,終指向一個最後的人性階段,這是一個大的進步過程。伏爾泰以文化、馬克思以階級、赫德以民族作為統合人類,觀察歷史現象。
康德的批評:「我們希望一個哲學不是有許多膚淺、浮泛的生長的新芽,而是稍加修整,呈現具體的形象。我們希望哲學能夠是終極完成,而不是許多的暗示,給我們精準的概念,不要透過假設的語氣,給我們已觀察到的法則。不要給我們巧妙的想像,給我們經過仔細理性的運作後的結果。」
【黑格爾】
歷史在其哲學中扮演及核心的腳色。
1. History is Reality.西方的哲學探討宇宙真理形象的兩大觀點:寂然不動、變動不居。赫德代表的正是後者,黑格爾則將赫德的思想更系統的理論化。黑格爾認為研究事實就是研究歷史,因為歷史就是最終的實存。
2. 歷史哲學的概念:如果歷史就是事實,研究歷史哲學的學問就是終極的學問,故其在講授哲學的課程的時候,就是講授哲學的歷史。要了解哲學,就去了解哲學的歷史,認識一件事物就是要透過其歷史去認識。不能以片面的字面意義或系統化的分析,而是透過它的生發過程,才能生命、真切地去把握整體。
將歷史分成:原始的歷史(編年、年鑑、回憶錄、日記,亦即史料)、反思的歷史(經過人的思想,普世、整體而觀的歷史;實用的歷史:道德、政治功用;批判的歷史:十七世紀以來考訂史料;專門歷史:美術、思想學)、哲學的歷史(真正的歷史,理性合理發展的過程)
「理念,在空間的自我展現,是自然;精神,在時間中的自我展現,是歷史。」人類歷史就是絕對精神在時間中的自我展現。這個展現就是自由,所以人類歷史的目的就是自由,自由不是為所欲為,而是能夠展現絕對精神。從潛能發展到無機的生命,到有機的生命,到最後發展為人類的生命,人開始能夠意識自我,進入精神的階段,精神意味著能夠自我意識,理念與精神的分野在於人具有自我反省的能力。反省就是人開始知道精神是宇宙中最終的實有,於是人方有歷史可言。人到最後成其為人,與絕對精神結合為一的時候,就是真正的自由的降臨。赫德將人與自然結合在一起,但與實證主義認為人是自然中的一部分不同,而是將人視為自然的終極完成,人一旦出現將進入真正的歷史階段,黑格爾將之理論化,實現成概念式的講法。
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國家佔有關鍵性的地位。因為那是個人與整體間的辨證結果,人要在國家中才能真正得到成全,道德的自我必須在國家中才能發展自我,沒有國家,人沒有辦法成其為人,這是赫德的民族史觀、國家史觀的表現。由此開始論述人類歷史發展的三個階段:東方中國、蒙古、波斯是歷史的開始,是一人的自由,專制的政體;希臘、羅馬,變成少數人的自由;日爾曼人成為眾人的自由,故歷史的發展就是一個自由發展史,自由越來越普遍的展現出來。絕對精神會運用一些人物、事件、民族做踏板,一直往前,整個歷史是個進步的歷史,其意義在於絕對精神的實現,透過正反合的辨證過程,直到完全實現,歷史就是絕對精神自我演進的過程,研究歷史就是研究哲學。所有真實的就是合理的,所有的發生都是有意義的,所有存在的都是理性的。他將與康德一樣,具有對人類發展過程描述的信心。
時代精神,一個時代裡共通的、普遍的,無所不在的精神充斥在一個共同的有機整體。「每一個哲學都與那個時代有關,時代精神乃是精神與理性的實體。一個歷史時代特有的精神,整體而觀一個時代,有那種特性主宰那個時代思想、政治跟社會的潮流。」每個時代會有個整體性,那個整體性將表現出一種特性跟象徵,令人一見而得知,那種特性主導那個時代的各個方面。
黑格爾從其歷史哲學裡從理論上將歷史提高到同哲學的地位,鼓舞了歷史主義,是其概念版,赫德是文學版,蘭克是實踐版。
浪漫主義對史學是一個很大的助力,史學在浪漫時代得到重大的發展。法國大革命刺激了這個發展,法國大革命的過程中在短短二十多年間更換了數種政治體制,人民將國王推上斷頭台,本身也是一個浪漫的事件。一紙的命令轉變了數千年的體制,人民的行為,拿破崙的崛起,這在在刺激了對歷史的解釋。當這個事件發生,學術界開始討論這個事件,它的意義是什麼,它在歷史上該怎麼解釋,個人與群眾的意義是什麼?歷史學本身會發展,法國大革命的促成有一定的推力。
華特˙史考特,寫了許多關於中世紀的歷史小說,風靡了全歐洲。生動的歷史小說,也給予了當代人一種重大的驅力,營造一股緬懷的懷古之情,這也是一種浪漫的情懷,二者糾纏不清。
歷史主義有一種特別的特質,相信過去是活的,是可理解的。歷史活在今人的心中,歷史今天依然有價值與意義,歷史是我可以認識的,真理是我可以把握的。
【赫德】
文學家、牧師,狂飆運動健將,與歌德是文學上的友伴,不若康德,是一個系統性建構的哲學家,赫德有的祇是浪漫主義的思維,但哲學思維充滿矛盾、少系統性;但其影響不亞於康德,如果康德帶來的是新的理性觀點,那麼他帶來的就是浪漫主義的思維。
《還有另一種歷史哲學》(Yet Another Philosophy of History)
反一致人性論等反啟蒙思維,以個人性、個人特殊化的觀點,亦即個體性來思考事物。在另一種歷史哲學中,反對啟蒙時代自然主義的觀點,不滿以人性一致論的觀點,以當代的觀點來探究過去,寫作歷史,赫德將啟蒙與反啟蒙尖銳地對立起來,而是替代以一種個體化的觀點來探究歷史或過去,是分疏而不是一致的強調點。「每一個人靈魂都是獨一無二的」「在歷史上,我們應探求歷史形式當中的獨特性,不應該把所有的歷史以一個觀點來衡量」「沒有任何兩個時代是相同的,甚至是兩個片刻是相同的」「每一個民族會因時代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認為啟蒙時代想要追求歷史的通性是不能理解歷史「所有想要追求時、空之本質的想法是荒謬的」他認為啟蒙時代的人認為「歷史的現象是共同不變人性特質的表現,歷史現象是普遍人性特質的表現」是錯的,強調人性的可塑性,非固定的,強調歷史環境的塑造性,人性是會學習,點滴積累而往前,永遠進步而奮進不已(diversity + flux=reality,事實本質的真相是變動不居的,多樣而流動的,而非傳統所謂的固定的存有,而是會「隨時地而變換,如同粘土一般」。)。「不能以人性的共同來加以理解,…,連中世紀也是獨一無二的,絕對不能用一個共同的標準來衡量時代…,最重要的是事物的了解須以其現象的特殊形式(term)加以理解。」歷史主義的特徵,歷史主義是一個看待事物的方式。「要了解歷史,須將之還原到其產生的時空背景之中。」赫德的觀點,此語具體而微的體現歷史主義的意義,但卻非完整,這裡指體現出相對而非絕對的思考特徵。
An individual approach to the past.
Humanity=reason+will+feeling…,人性是一切人內在活動能力的總和,並非固定不變,隨時代而演進發展。
「歷史事件是人類靈魂或人性的理念內在生活的外在表顯,故歷史學家將能參透、了解歷史事件的內在本質。」
「做為精神的歷史,不能以自然科學的方法加以了解。」不得只以理性,補充康德對事物的觀點,「光靠理性不足以理解歷史,須以全新權力的方式去了解。」
"Einfulung Empathy",「移情」,體會歷史中人、物的感覺。感受古人所感受,是不得僅以理性的頭腦來分析的深刻研究。
"Development"不等於"progress",生機蓬勃的生長,非機械式的進步成長;是整體而連貫性的過程,「像是一顆巨樹。」故時代與時代之間有連貫性,前後相續的活的整體。
同情中世紀,認為是歐洲歷史進程不可或缺的一環,這是發展觀點的結果。對理性時期,具進步觀點的人而言,過去的時代皆是為當代而存在,只是手段,但不具目的及自我價值。但對浪漫主義而言,每個時代皆是獨特的、不可或缺的,同時是自己的目的與手段。每一個時代都是前一個時代的產物,中間是血肉關聯在一起;這也是一個進步的過程,歷史的發展是一個向上的過程,這是神意所設定的,在整個過程中似存有一個巨大的計畫。(另一個歷史哲學)
Gothe:「新的歷史的思維與感觸。」、「使過去眼光下的廚餘充滿生機。」
赫德的思想在日爾曼地區流傳甚廣......直至黑格爾及其大成,哲學化其理論:發展而演變的哲學。
F. Schlegal:「世界不是一個系統,而是歷史。」
Novalis:「人活在過去、現在、未來之中(三者為大的整體),有的只是每個當下的片刻。」
Schelling:「在所有神聖事物中沒有一件比歷史更加神聖,它是世界精神偉大的鏡子,神聖理智永恆創作的詩章。」
萊布尼茲提出單子論,每一個靈魂都是一個單子,這個單子是所有宇宙的一個小影。赫德受到這種思想的影響,而這就是歷史主義的精神:尊重每一個時代、人物、國家、文明的獨特性,強調個體性的認識方式,相反於啟蒙運動時的普遍是認識方式。歷史主義一面強調看一切事物要還它公道,讓其獨一無二性能真正呈現出來,一定是在一個發展的觀念,背後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的觀念。
《人類歷史哲學的反思》
(Reflection on the Philosophy of the History of Mankind),4vol.
先談地球的物理性質,再談地球與其他星球的關係,談到各種的植物遍布大地,低等的動物生命,最後才是人,做為小宇宙,它是所有屬地創造最高的榮耀,世界創造的精華。
人跟自然之間的關係?人跟自然不同,研究人的歷史要用靈魂。宇宙有一種生命的衝力,從完全物質一直向上衝,最後人產生出來,人之後帶來了新的歷史階段。人與自然之間具有這種衝力的聯結關係,赫德將之定義為人性,宇宙中有萬事萬物的衝力,它們的終極完成是人性,人類歷史的目的是完全展現人性,所有其他的一切都是為了人的發展,人是這個精神、生命力最高的產物。
「人的歷史必須是一個整體,整體是透過社會性的連鎖,以及可塑性的傳統把它結合在一起,使整個人類從第一個到最後一個都彼此結合在一起。人與人之間必須是相互關聯的,否則的話只有個別民族的歷史,而沒有人類的歷史。沒有一個人可以靠它自己變成人,人必須是在社會的整體,人的自然狀態就是社會。透過社會的自然形式,每一個人可以達到他的人性。」
「在人類的歷史當中,有一個法則可以窺知,就是人類的歷史是人類的天賦能力與人的行動和口味,塑造時間、空間那種修正之後的產物。」人內在的能力與外在的環境互動下的產物即是人類的歷史。故我們要研究人類的歷史,必須要透過一種衍生性的方式來研究,這些為法則所管理。這個人類行為的法則是「地球上的每一個地方,都是根據歷史的情境與地點的需要,時機、環境與人民性格所造成。任何重大的歷史事件的發生,皆在於那個時代的環境、土壤的情形、氣候的狀況與民族的性格。」這是近代國家主義理論的濫觴,民族的觀念,在赫德之後,因強調獨一無二性而更加受到日耳曼人的重視。民族性格與時空的互動,那就是歷史的演進,故要研究歷史,就要研究這三者。在其著作中以希臘歷史作為典範,在其中看到生發性的生機體,有其出生、開花結果與凋零,是一個完整的生命週期的體驗,以此例子說明每一個人類歷史上各民族的發展皆是如此,民族性格與外在環境時空之間的關係。赫德這種將歷史比附於生物學的類比十分認真,這是文化是有生命的概念。「文化,是不可比較的,每一個皆是獨一無二的。」「各個民族在不同的時代與背景與傳統當中,有一個不斷的連鎖,因此而形成人類全體。」「所有東方及西方、北方的文明皆是從羅馬、希臘與阿拉伯地區發展出來。」每一個民族都會呈現不同的人性的面向,終指向一個最後的人性階段,這是一個大的進步過程。伏爾泰以文化、馬克思以階級、赫德以民族作為統合人類,觀察歷史現象。
康德的批評:「我們希望一個哲學不是有許多膚淺、浮泛的生長的新芽,而是稍加修整,呈現具體的形象。我們希望哲學能夠是終極完成,而不是許多的暗示,給我們精準的概念,不要透過假設的語氣,給我們已觀察到的法則。不要給我們巧妙的想像,給我們經過仔細理性的運作後的結果。」
【黑格爾】
歷史在其哲學中扮演及核心的腳色。
1. History is Reality.西方的哲學探討宇宙真理形象的兩大觀點:寂然不動、變動不居。赫德代表的正是後者,黑格爾則將赫德的思想更系統的理論化。黑格爾認為研究事實就是研究歷史,因為歷史就是最終的實存。
2. 歷史哲學的概念:如果歷史就是事實,研究歷史哲學的學問就是終極的學問,故其在講授哲學的課程的時候,就是講授哲學的歷史。要了解哲學,就去了解哲學的歷史,認識一件事物就是要透過其歷史去認識。不能以片面的字面意義或系統化的分析,而是透過它的生發過程,才能生命、真切地去把握整體。
將歷史分成:原始的歷史(編年、年鑑、回憶錄、日記,亦即史料)、反思的歷史(經過人的思想,普世、整體而觀的歷史;實用的歷史:道德、政治功用;批判的歷史:十七世紀以來考訂史料;專門歷史:美術、思想學)、哲學的歷史(真正的歷史,理性合理發展的過程)
「理念,在空間的自我展現,是自然;精神,在時間中的自我展現,是歷史。」人類歷史就是絕對精神在時間中的自我展現。這個展現就是自由,所以人類歷史的目的就是自由,自由不是為所欲為,而是能夠展現絕對精神。從潛能發展到無機的生命,到有機的生命,到最後發展為人類的生命,人開始能夠意識自我,進入精神的階段,精神意味著能夠自我意識,理念與精神的分野在於人具有自我反省的能力。反省就是人開始知道精神是宇宙中最終的實有,於是人方有歷史可言。人到最後成其為人,與絕對精神結合為一的時候,就是真正的自由的降臨。赫德將人與自然結合在一起,但與實證主義認為人是自然中的一部分不同,而是將人視為自然的終極完成,人一旦出現將進入真正的歷史階段,黑格爾將之理論化,實現成概念式的講法。
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國家佔有關鍵性的地位。因為那是個人與整體間的辨證結果,人要在國家中才能真正得到成全,道德的自我必須在國家中才能發展自我,沒有國家,人沒有辦法成其為人,這是赫德的民族史觀、國家史觀的表現。由此開始論述人類歷史發展的三個階段:東方中國、蒙古、波斯是歷史的開始,是一人的自由,專制的政體;希臘、羅馬,變成少數人的自由;日爾曼人成為眾人的自由,故歷史的發展就是一個自由發展史,自由越來越普遍的展現出來。絕對精神會運用一些人物、事件、民族做踏板,一直往前,整個歷史是個進步的歷史,其意義在於絕對精神的實現,透過正反合的辨證過程,直到完全實現,歷史就是絕對精神自我演進的過程,研究歷史就是研究哲學。所有真實的就是合理的,所有的發生都是有意義的,所有存在的都是理性的。他將與康德一樣,具有對人類發展過程描述的信心。
時代精神,一個時代裡共通的、普遍的,無所不在的精神充斥在一個共同的有機整體。「每一個哲學都與那個時代有關,時代精神乃是精神與理性的實體。一個歷史時代特有的精神,整體而觀一個時代,有那種特性主宰那個時代思想、政治跟社會的潮流。」每個時代會有個整體性,那個整體性將表現出一種特性跟象徵,令人一見而得知,那種特性主導那個時代的各個方面。
黑格爾從其歷史哲學裡從理論上將歷史提高到同哲學的地位,鼓舞了歷史主義,是其概念版,赫德是文學版,蘭克是實踐版。
浪漫主義對史學是一個很大的助力,史學在浪漫時代得到重大的發展。法國大革命刺激了這個發展,法國大革命的過程中在短短二十多年間更換了數種政治體制,人民將國王推上斷頭台,本身也是一個浪漫的事件。一紙的命令轉變了數千年的體制,人民的行為,拿破崙的崛起,這在在刺激了對歷史的解釋。當這個事件發生,學術界開始討論這個事件,它的意義是什麼,它在歷史上該怎麼解釋,個人與群眾的意義是什麼?歷史學本身會發展,法國大革命的促成有一定的推力。
華特˙史考特,寫了許多關於中世紀的歷史小說,風靡了全歐洲。生動的歷史小說,也給予了當代人一種重大的驅力,營造一股緬懷的懷古之情,這也是一種浪漫的情懷,二者糾纏不清。
歷史主義有一種特別的特質,相信過去是活的,是可理解的。歷史活在今人的心中,歷史今天依然有價值與意義,歷史是我可以認識的,真理是我可以把握的。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